明朝吧
关注: 699,154 贴子: 12,519,551

复兴汉文化、修正被诋毁篡改的明朝历史

  • 目录:
  • 中国古代史
  • 27
    海上丝绸之路又一发现
    隋炀帝 6-14
  • 35
    哈佛大学的一篇论文,1700-1900年间人口快速增长,其中1/4的因素来自新大陆作物的普及。 。 要知道一个单一因素占这么大的比重,是非常显著了! 。 看看,18世纪以来有一个快速增长
  • 3
    唐朝59.3岁 宋朝61.4岁 明朝67.6岁
  • 11
    此贴是为了更正本吧重要资料贴:海外出土瓷器统计显示北宋中期到南宋末期为海上贸易低谷中,关于福斯塔特数据的错误。 。 原帖链接如下: https://tieba.baidu.com/p/7688809620 。 更改之后的数据如下: 。 之前数据错误的原因,在于相关论文中文版,弓场纪知《福斯塔特出土的中国陶瓷》中,将“所有白瓷”,错误写成了“邢窑白瓷”导致。笔者后来翻查相关论文,发现错误,在此改正。 。 新的数据下,结论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个不是我的结论,而是
  • 33
    这是我正在发的关于海上贸易和明代瓷器被抹杀的大帖子里面的一副插图。 。 很明确了,发出来这里让大家先一睹为快
  • 161
    本贴为中国发展史重大资料,吧友必读。发相关贴如与此处给出客观事实不符,而又没有提供论据者,一律删帖封禁公示处理。 。 通过对海外陆地上有连续堆积,包含各个不同时代瓷器的遗址的考古和统计,是研究不同朝代海上贸易兴衰演变最科学的方法。(沉船的偶然打捞,只能说明相应时期有海上贸易,而不能做到和其他时代的总体规模比较) 。 目前最完整涵盖中国从唐到清各个朝代的不同外贸瓷的遗址,能够形成高质量的统计意义的,包括
    222019672 4-11
  • 46
    对明朝帝多有感冒、在其书中总要咒上几句的、一生为东林党辩护的晚明史学家 樊树志先生在其晚年重写晚明史的《重写晚明史》中,对万历朝之辉煌,也贊不绝口: 16世纪中期至17世 纪中期。中国。。。这样的业绩,即使用今日的眼 光来衡量,也是无与伦比的,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辉煌。“——樊树志《重写晚明史》后记
  • 18
    与 明代江南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相联系, 市镇也呈现曲线波动的发展轨迹, 从明代中期 起, 市镇发展进入一个 高潮, 在这个过程中, 传统江南市镇逐渐达到鼎盛, 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数量的大幅度增加、 分布密度的提高、 地区差异的显现。 相对于宋元和明代前期, 明中期江南各地市镇数量的增加是相当显著 的。 表 1- 4 根据 方志记载和部分学者的研究 结果, 对明代中后期江南各府的市镇数量作了 一番粗略统计。 其中的数据虽不十分 精确,
  • 24
    西学东渐明末《远西奇器图说》中的消防科技 以前一直以为明末大儒王徵翻译的《远西奇器图说》中的水铳根本旧没有被做出来,只是翻译成书而已,看到故宫收藏的清代消防器材,水龙,才发现原来水铳早已经被做出投入实际使用,到了清代改名叫水龙。
  • 75
    明朝七山二水一分田浙江的税收
  • 88
    解说明朝为什么要"海禁"
  • 17
    世界上,在1740年坩埚制钢法发明之前,最先进的制钢技术,是算中国古代创造的“灌钢”冶炼法。 “灌钢”,又称“团钢”。它是由生铁和熟铁合在一起冶炼得到的一种含碳量较高、且质地均匀的优质钢,(含碳量在0.05%~2.0%的铁称为钢)。这种具有独创性的灌钢冶炼方法,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发明了。除了那些无名英雄之外,从文献记载上,我们知道的这种先进技术的最初实践者,就是北朝东魏、北齐间(公元550年前后)的著名冶金家
    数字党 8-29
  • 58
    现正看本研究明代灾害的书,真可怕,明朝居然能坚持276年才灭,真不容易。 史学家鞠明库做了个统计,整个明朝二百多年时间里,总共发生自然灾害5614次,平均每年发生:水灾6.77次,地震5.38次,旱灾3.42次,雹灾1.61次,蝗灾1.17次,瘟疫0.61次,风沙灾害0.99次,霜雪灾害0.32次。
  • 46
    《云南通志·羁縻志》记载了三宣六慰的差发: 车里宣慰使司额征金五十两,车里靖安宣慰使司,木邦军民宣慰使司额征银一千四百两,孟养宣慰使司额征银七百五十两,缅甸宣慰使司、八百大甸宣慰使司、老挝宣慰使司、猛密安抚司、孟定府额征金六百两,孟艮府额征金一十六两六钱六分,南甸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干崖宣抚司额征银一百两,陇川宣抚司额征银四百两,威远州额征银四百两,湾甸州额征银一百五十两,镇康州额征银一百两,大侯州
    星梦之缘 11-28
  • 357
    大宋的盐价,便宜点的都要三十七文一斤,贵的一百五十文都有
    远客来访 12-25
  • 340
    学术界以往普遍认为“南宋为海上贸易高峰期,而明初为海上贸易低潮期,似乎与海禁有关”。 这种结论的源头,在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包括汤姆哈里森,布朗等人整理发现在海外有大量他们以为是“宋元”的瓷器(主要是龙泉青瓷),而却“罕有”明初的瓷器。 然而近年来随着明代龙泉官窑的考古发现,大量原本被错误断代为“宋元”的明初龙泉青瓷被纠正断代。 学术界意识到以往这些所谓证明“宋元”贸易发达的瓷器,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明
  • 83
    李倒退博士的倒退论真令人惊讶 表面上说人均GDP北宋最高 宋吹没看清的是,原来五代宋初最高,整个宋代都在下滑 宋吹还是看清李倒退博士的本意吧,别再yy了 李倒退博士最新版2017论文中的原图。结合原图看看文字什么意思。
  • 15
    记者: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被采访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 转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考察研究中国与海洋的关系,明代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历史时期。15—16世纪,海洋成为时代的主题,海上活动成为最为令人瞩目的国际现象。围绕明代中国与海洋的相关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万明。
  • 180
    黄冕堂 摘录: “两宋特别是南宋和元代反映地主对佃客沿袭着传统的人身奴役的记录甚多” “仔细考察了明代法典、文献及相关的礼仪、风尚后,便不难发现当是的佃户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农村劳动者相比都有着明显的身份差别,其中一部分人甚至完全摆脱了私人地主的封建束缚,过着租佃自由的新的生活” “明代农民的自由化同样应视为明代后期资本主义萌芽赖以出现的历史前提” “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的解放,从而使劳动力的商品化有了现
  • 376
    宋代市舶的抽解、禁榷、和买制度 廖大珂 楼主按:在经济上,依赖外贸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当外贸被官营垄断,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时。 宋代的外贸,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是以私营为主的自由贸易,依靠出口大量手工业品赚取顺差,政府主要以收取关税为主。不,这是明代后期的模式。 宋代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就是垄断进口,再强迫老百姓购买。一方面剥夺了私营商业发展的机会,搞得老百姓必须跟政府买,另一方面弄的
  • 65
    ———评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 作者:万明 楼主按:《万历会计录》共43卷,约百万字,超过4.5万个数据,是一部明代户部财政大型数据文献,是张居正改革攻坚阶段直接产物,也是迄今存留于世的中国古代唯一一部国家财政会计总册。 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明史研究所主任万明,联合数学学者徐英凯,对《万历会计录》进行了首次系统整理与研究,历经十余年,完成了《明代《万历会计录》整理与研究》(全三卷)。 该书复原
    金大喜 9-14
  • 595
    整天看见一帮宋吹(并非宋粉)拿着三无网文,吹捧宋朝财政收入十倍于明朝,五倍于清朝。于是我专门收集了资料,前来打脸 先上宋吹界的“哼哈二将”
  • 371
    去年我在吧里,曾推荐过我喜欢的三十本明史书籍,当时就有人问我:为什么不推荐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那时候,我只是浅浅淡淡地提及了一下原因,但没有详细的说明,后来打算系统的对这本书做一个剖析,但因为俗事缠身,所以一直未能下笔。 后来,《人民的名义》多次提及这本书,我预感是时候给这本书一个定论了,于是,便写下了一篇文章。 全文会很长,可能很多人看不下去,这点我有心理准备。 还有,我是一边发一边写,慢慢连
    Borago.L 9-21
  • 249
    现在网络流行的观点,甚至许多学者的研究,倾向于把明代,尤其是明初洪武年间描绘成抑制商业的政治时期。并且认为相对所谓“重商”的宋代是一种倒退。 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其实对于这种观点包括李伯重,万明,李龙潜等人已经有诸多批判,我就不一一列举。这里仅从顾炎武的代表作《日知论》关于宋、明的两端节选,看看两个朝代对于私营商业截然不同的态度。 配图:明代繁荣而被贬低,甚至篡改的各种工艺和艺术:
  • 49
    发文前些扯点别的 @xuwumao大爹曾经说过,读史需要史德。 同时,吧友也说明了——知识是人的智慧创造的结晶。任何知识都是人不断实践后的结论产物,除了要阅读大量的历史资料,还需要自己去费心整理,而历史的课题中,尤其是技术史类别,不但要具备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阅读历史资料,还要去做实地考察来支持自己的猜想和论点假设。 出于尊重别人的智慧结晶,我尽可能的把本文引用论述的资料展现出来,不夹带私货和断章取义,我在贴出
  • 106
    摘自陈宝良著《中国妇女通史.明代卷》
    夜弓大君 17:30
  • 147
    转自故国有朙吧,原帖来自中国知网,以此来结束清明假期
  • 66
    据《明史》记载,郑和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换算成现代单位,长超过 130 米,宽度超过 50 米,排水量将超过万吨。相形之下,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座舰小得像个救生艇。
  • 20
    中国的书法市场在汉代已见雏形,即佣书取资。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品市场得到长足的发展。六朝佛教盛行,抄写经书成为佣书市场的重要形式,他们按量写经收费。 当时有位名叫刘芳的人常为各僧写经论,其"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可知已把书写当作了一种谋生的手段。 唐宋两代书法继续发展,开始出现了润书市场,即书法作品已按润例收费。明代是书法市场的鼎盛期。随着商业和城市的发展,书法市场发展迅
    hdjskskkwmwn 11-20
  • 596
    什么是真正的盛世?开明开放、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文化宽松、人民幸福、主权完整、世界称羡,应该是盛世的最高标准了。按照这些标准衡量,中国古代除了唐朝的开元年间可称盛世之外,还有一段真正的盛世却被世人长期忽视和误解了,那就是明朝的隆万盛世。 大明王朝立国二百七十六年,可以划分为洪武创业、永宣之治、弘治中兴和隆万盛世这四个精彩的历史阶段。其中隆庆、万历年间(1567——1620)长达五十四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
  • 171
    小冰期(Little Ice Age)是指一段在中世纪温暖时期之后开始的时段。这个名称由弗朗索瓦-埃米尔·马泰(François-Emile Matthes)于1939年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的《Report of committee on glaciers》中创立。大约15世纪初开始,全球气候进入一个寒冷时期,通称为“小冰期”,小冰期结束于20世纪初期。小冰期低温的气候特点是相当明显的,尤其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气候敏感的生态脆弱带所表现出的环境效应十分突出,影响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
  • 136
    封建社会,贩运是各类商业活动的基础,贩运商则是从商人员的主体。商贩活动的活跃程度直接影响到铺商、居间商、货币商的兴衰。这一点治史者已有普遍共识。我们说明代中后期是一个商业社会,既是指当时贩运贸易的兴盛,更是指当时大中城镇的商业化趋势和以商业活动为主要职能的小城镇的大量兴起。城镇中的商业店铺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场所,也是城镇功能演进和衡量整个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对晚明城镇商业的发展轨迹
  • 23
    三峡大坝,大家都知道,可是明代也修筑过三峡大坝,恐怕没几个人知道吧。 本帖就为你介绍明代三峡大坝:川江石坝 本文参考如下资料:作者:尹玲玲(上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11

会员: 日月汉魂

目录: 中国古代史